□记者 张爽
10人死亡,73人失联,截至6月27日10时,距离四川茂县高位山体垮塌发生已过去72小时,这两个数字的变化仍然牵动着很多人的心。与历次灾害事件发生后一样,我们为逝者悲伤,也不得不再次想起一个常常提起的话题——巨灾保险。
根据四川保监局统计数字,截至6月27日16时,四川保险业人身险预计赔付179.09万元,财产险预计赔付237.39万元,合计416.48万元,已完成赔付84.29万元。目前,官方还没有公布此次灾害将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最后保险赔付在其中的占比还不能确定。不过,,2016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1.9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033亿元,其中保险赔付不到10%。
还有一点可以肯定,截至6月27日,保险业赔付没有涉及巨灾保险。
其实,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四川省巨灾保险的设计起步并不算晚。2015年11月,四川省内的4个风险高发地区开始试行巨灾地震保险。并且,投保人可以享受保费支出60%的财政补贴,农村散居五保户、城乡低保对象、贫困残疾人涉及的最低档自付保费由财政全额承担。
去年5月,《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印发,四川省开始积极寻求与“全国模式”并轨,扩大覆盖范围。据了解,茂县所隶属的阿坝州已经向四川保监局反馈了开办意向,也就是说,可能不久后,这次遭受山体垮塌灾害的叠溪镇新磨村就会被囊括进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住宅地震巨灾保险)的羽翼之下。
不过,即便新磨村此前已经参保了这一保险,6月24日这场山体垮塌也不在赔付范围内,因为住宅地震巨灾保险的保障险种为“地震及168小时以内的次生灾害”。
之所以出现这种令人遗憾的现象,与我国现阶段的巨灾保险发展程度有关。在财力、能力、精力均有限的情况下,各地需要根据本区灾害发生的类别、频率,影响范围,社会关注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对于四川来说,独特的地理条件,加上先后经历了几次破坏性较强的地震,率先开发相关巨灾保险是情理之中。而位于沿海地带的宁波市推出的公共巨灾保险,针对的则是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当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需另当别论。比如深圳市于2014年推出的巨灾保险涵盖了15种灾害及引发的核事故风险,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都包含其中,且由政府出资向商业保险公司统一购买巨灾保险。
可见,政策性支持是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曾表示,灾害风险管理必须实行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政府角色不可或缺,政府兜底责无旁贷。即便是巨灾保险基础建设、风险定价水平等专业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支持。但目前来看,为巨灾保险提供财政补贴的地区还屈指可数,且四川是唯一个在省级范围提供保费财政补贴的省份。
不过,好消息也在传来。就在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住宅地震巨灾保险政府统保项目已经签单,这应该算是住宅地震巨灾保险自去年推出以来一个不小的突破。
“以地震保险为突破口,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列车已经开动,政府及所涉及的各个行业没有理由不助力它加速前进。
我们希望灾害永远不要发生。但一旦灾害降临,我们期待能有更充足的底气重建家园,正如我们都在期待“溪镇新磨村新村组”的早日重生。
来源:中国保险报 中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