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为助力外贸企业缓解困难、促进进出口平稳发展,要更好发挥出口退税这一普惠公平、符合国际规则政策的效用,并从多方面优化外贸营商环境。
此次会议要求,对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家实行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政策后应退未退的税额,允许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
上海海关学院教师王永亮告诉第一财经,目前进料加工贸易中使用国内的部分料件可以申请出口退税。最终退税金额取决于两个因素:增值税征税金额与可以退税金额。当可以退税金额大于征税金额时,最终产生实际的退税金额。计算增值税征税金额时适用增值税税率,计算可以退税金额时适用退税率。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商品税率与退税率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是退税率低于增值税税率。这就导致这部分商品出口时没有获得充分的退税,商品在出口时还是负担了部分国内的增值税。而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就是要做到所有出口商品的税率与退税率一致,以保证出口商品应退尽退。
他举例,某加工贸易企业,从菲律宾购进咖啡豆、从国内购进其他生产材料,加工为易拉罐装的速溶咖啡后出口国外,这就是进料加工贸易,对于国内购进的生产材料,可以申请出口退税。目前增值税税率为13%,出口退税率为9%。看以看出,4%未获得出口退税。而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就是将出口退税率调整至13%,与税率保持一致。
王永亮表示,由于一些地方财力不足等原因,实践中存在部分企业排队等退税的情形,企业相当于拿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白支票,增加企业资金压力。
“此次国常会允许上述未退税金额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这就意味着企业能退税就直接退税,不能及时退税也不用干等着,可以将未获得的退税款转入进项税额,纳入增值税的抵扣链条,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王永亮说。
他以前述案例企业为例,假设企业出口退税的应退税款已经有200万元,但因为企业所在地财力不足等原因,迟迟得不到退税。在上述国常会新政后,企业可以选择不再等下去,而是把200万元应退未退的税款转入进项税额,冲抵2022年5月当期的增值税。这等于是帮助企业尽快变现了应退未退税款。
王永亮解释,出口信保赔款是国家的政策性保险赔付,出口商在出口之前,担心国外的买家不支付货款,很多会选择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国外买家拒不付款时,保险企业会先行赔付,然后保险企业向国外买家追偿。
收汇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货物或提供服务等而产生的应收货款, 从境外汇入的外币到境内指定收汇银行的外币账户上的过程
“从出口退税来看,以往要求企业必须收汇,也就是要有外汇的跨境流动。没有收汇,即使货物出口,也拿不到出口退税。因此,以往拿到保险企业赔款的出口企业,是无法申请出口退税的。因为保险企业的赔款是在国内人民币支付的,并没有外汇的跨境流动。”王永亮说。
他表示,此次国常会将保险企业的赔付视同为收汇,有了保险赔款就可以办理出口退税。在国际大环境不稳定的情况,这一点非常重要。由于时局不稳,国外买家拒付的情形会增加。国务院的政策,实际上给了出口企业一个兜底性的政策,增大了出口企业拿到出口退税的预见性和稳定性。
离境退税是指境外旅客在离境口岸离境时,对其在退税商店购买的退税物品退还增值税的政策。包括海南等一些重点城市已经设立一批离境退税商店,在确保有效监管、风险可控前提下,符合条件的离境退税商店正推广开展“即买即退”业务。
上述会议要求,加快退税进度。强化部门数据共享,精简退税所需资料,做到申报、审核、反馈全程网上办,今年将正常退税办理时间由平均7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集中代办退税。
去年下半年税务部门在全国推行出口退税新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等举措,来加快退税进度,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此次国常会要求进一步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帮助企业更快拿到退税。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我国外贸所处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叠加去年高基数等因素,从月度情况来看,进出口增速整体有所回落。但从季度数据来看,我国外贸进出口自2020年第三季度起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了同比正增长,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贸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实现外贸稳定增长仍具有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