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保险溯源 >分析|1-2月消费、投资等增速超市场预期,持续性仍待观察

分析|1-2月消费、投资等增速超市场预期,持续性仍待观察

2025-07-04 10:52:22

1-2月,投资、消费和工业增长值指标的同比增速均超市场预期;根据万得数据,此前多家机构对其的预测均值分别为5.1%、4.5%、3.1%。

从同比看,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有所反弹,分别高于12月7.3个、5个和3.2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幅度尤为明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1-2月份我国经济恢复的势头向好,为今年一季度开好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在加大,国内经济恢复仍不均衡,部分地区散发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行业企业地区有所分化,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仍在加大,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仍比较突出,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后期走势仍待观察。

付凌晖表示,大项目投资增长明显,1-2月份计划总投资在亿元及以上的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5.8%,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接近60%。1-2月份新开工项目完成的投资超过60%。

付凌晖还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制造业投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很多地方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大项目陆续开工。同时,随着制造业稳步恢复,装备和高技术产业的市场需求在扩大,支撑了制造业投资加快。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超过8%略超市场预期,实际上是从去年四季度经济工作会议以来贯彻落实稳增长政策的必然结果。”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对澎湃新闻表示,今年初很多专项债额度的提前发放,以及信贷政策的相对宽松等会是一、二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高的主因。预期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也会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乃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滕泰还表示,制造业投资的增速超出市场预期,其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制造业投资的内在驱动力是行业的盈利情况和国内外需求的增长情况;目前,在国内外投资对制造业的需求并没有明显增长,制造业的总体利润也没有大幅增加。

“此前市场预期,受楼市遇冷、部分头部房企风险暴露等因素影响,年初房地产投资可能出现两位负增长,而最终增速达到3.7%。据我们测算,这一增速较去年12月显著加快17.6个百分点。”王青说,该增速是在上年同期较高基数、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6%、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7.7%的大背景下取得的。

王青表示,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超预期可能与近期各地保交楼政策加码,房地产企业加快施工有关。考虑到近期房企拿地已大幅收缩,后续房地产投资将大概率回归负增长,将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政策回暖预期下,年中之后房地产投资有望出现稳定的正增长态势。

付凌晖表示,春节和冬奥消费,大宗商品销售和升级类商品销售的加快,网上零售额的助力都带动了社会消费品市场的回升。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也超出了市场预期,其背后的原因还有待深入分析。”滕泰说,3月以来,随着疫情的扩散,深圳、上海、吉林以及全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多点的传播情况;因此对消费的数据,也不能因为1-2月份数据的超预期而盲目乐观。

王青表示,社零增速大幅走高的原因首先来自汽车消费。高频数据显示,年初汽车销量同比降幅显著收窄,其中2月出现近9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正增长,而汽车销售额约占社零总额的十分之一,对社零整体会产生较大正向拉动。

“同时随着防疫经验积累,今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政策对消费的冲击要弱于2021年。这尤其体现在1-2月餐饮收入7718亿元,同比增长8.9%方面。”王青说,年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高,也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有关。2021年1-2月社零同比的两年平均增速仅为3.2%,而去年全年该指标为3.9%。

“当前商品消费增速整体仍处于偏缓状态,明显低于疫情前平均8-9%的增速,特别是线下消费较为低迷。主要原因是疫情波动及收入增速下滑对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的拖累持续存在。建议接下来重点关注楼市下行对涉房消费及整体消费信心的影响。”王青说道。

周茂华也表示,国内散发病例对消费复苏仍有干扰;行业复苏不平衡,少数行业经营仍困难,需关注企业现金流等压力。而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加快,其中信息类保持高增长,住宿和餐饮生产指数保持扩张;2月服务业PMI指数继续位于50以上扩张区域,反映中国服务业仍保持复苏态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