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2月物价数据显示,CPI同比涨幅与上月持平,P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两者的环比涨幅则均有所扩大;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则进一步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在2月份0.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澎湃新闻表示,疫情后期消费修复较缓,产能修复较快,这是扣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一直处于低位的重要原因。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则对澎湃新闻表示,2月核心CPI的回落主要受去年基数抬升影响;1%左右的核心CPI一定程度反映了国内需求动能温和。春节因素带动果蔬、服务等价格走高,抵消了去年基数抬升与猪肉价格放缓影响。
“2月CPI环比涨幅稍有扩大,同比涨幅大体平稳,是春节、猪肉价格下降和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朱启贵也对澎湃新闻表示。
从同比看,CPI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9%,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6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42.5%,降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3.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3.9%和26.3%,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涨幅达到23.4%,连续10个月保持20%以上的涨幅。
环比看,C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26个百分点;受春节因素影响,鲜菜、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6.0%、4.8%和3.0%。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8%,主要是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6.2%、6.7%和1.3%。
王青表示,短期内猪肉价格还将面临一定压力,CPI会继续运行在1.0%以下区间。年中之后,伴随猪肉价格开始回升,以及消费修复加快,CPI同比将出现趋势性温和上行,全年中枢有望运行在2.0%左右。考虑到今年物价形势整体温和,不会对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形成掣肘。
董莉娟表示,PPI在2月份8.8%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8.4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PPI上涨8.8%,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4%,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6个,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45.4%,回落5.9个百分点。价格涨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1.9%,扩大3.7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30.2%,扩大0.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0.4%,扩大0.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上涨8.5%,扩大0.8个百分点。
王青表示,2月生活资料PPI同比涨幅仅为0.9%,与CPI涨幅相同;凸显供应充足、消费不振是当前国内宏观经济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意味着今年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将是总需求管理。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5%。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行,其中石油开采价格上涨13.5%,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上涨6.5%,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价格上涨2.9%。受国际因素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0%。煤炭价格继续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加工价格均下降2.4%。另外,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0.9%。
温彬表示,在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影响下,供给有限、恐慌情绪、炒作因素等叠加,导致能源、金属和农产品价格屡创近期新高。
周茂华表示,国内商品保供稳价措施效果的释放与去年的高基数效应推动了PPI同比连续4个月回落。2月的PPI维持高位,反映国际能源及原材料商品价格坚挺,国内部分中下游制造业企业仍面临较大原材料投入成本压力。
“预计PPI同比延续回落态势。”周茂华说,目前地缘局势冲突或引发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担忧,加剧全球需要收缩。加之市场供需机制影响,将限制大宗商品进一步大幅走高。同时去年高基数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国内商品保供稳价措施也将持续发力。
王青则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俄乌战争及美欧对俄能源出口限制将是影响国内PPI走势的关键因素;尽管去年3月PPI同比大幅上行(由1.7%上行至4.4%)带来基数垫高效应,今年3月PPI延续回落势头难度很大,不排除短期拐头向上的可能。
2月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收窄0.3个百分点至7.9%
“在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等政策调控下,我国通胀水平有望保持在可控区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全球通胀高企对中国形成输入性通胀风险,PPI涨幅回落斜率或有所放缓,需关注PPI在高位情况下向下游传导对CPI的影响。如果价格从生产端向消费端传导叠加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形成共振,那么会对CPI形成较大上涨压力。
“我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坚持‘以我为主’,同时高度关注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应对好各种风险冲击。“温彬说道。
“要加强开源节流。”朱启贵说,在供给侧,增加粮食生产,加快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做好粮食和能源的进口工作。在需求侧,号召全社会勤俭节约,特别是节约粮食和能源等重要物资,增强国计民生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