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险种知识 >巨灾:呼唤巨灾保险

巨灾:呼唤巨灾保险

2022-03-03 20:25:08


  2017年6月24日,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山体高位垮塌灾害100余人被埋

  昔日风景如画的四川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在经过“6·24”特大山体滑坡后而今已变得面目全非。灾害不仅造成了40余户农房和百余人被掩埋,同时还令河道及上千余米的道路被堵塞。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的特点。据统计,2016年,中国因自然灾害所涉及的人数已经超过1.9亿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

  在我国新经济形势下,保险如何更好地应对巨灾风险、更多地参与并承担使命是行业面对的共同课题。在近日举办的首届巨灾风险与保险高峰论坛暨中国再保险巨灾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保险机构及科研院所的相关领导和资深专家,不仅一起见证了中国再保险行业首个巨灾研究专业平台的诞生,还同时就上述焦点问题献计献策。

 

 

完善应对灾害金融支持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灾害管理、损失救助和重建资金筹集,更多是采用“以政府为主体、以财政为支撑”的“举国体制”。面对“5·12”汶川大地震,保险业的失语,令更多的人希望作为社会风险管理的保险业,可以在关键时刻发出最强音。

  近年来,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十八届明确提出:“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加快巨灾保险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数据显示,自2016年7月1日地震保险产品正式全面销售以来,承保标的19.80万个,保费收入503.09万元,保险金额188.75亿元。同时,各地在巨灾保险方面的先行先试,在保民生、保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掌舵,市场和社会组织划桨”的运作模式已经初见成效。

,根据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总体部署,:研究制定《地震巨灾保险条例》,为地震巨灾保险提供法律保障。开展课题研究,提出巨灾保险制度总体思路和框架体系,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选择保障不足、关注度高的地震保险为突破口,先行建立地震巨灾保险制度。今年1月,,“加快巨灾保险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并且指出“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完善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这对保险行业参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虽然我国巨灾保险工作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梁涛同时也提出了我国当前巨灾保险制度推进存在的现实困难: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涉及部门多、利益主体广;群众通过保险分散风险的意识不够、依赖政府心理较重等。他强调,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发挥保险在防灾减损、补偿重建等方面的作用。

  

尽快设立全国巨灾保险基金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在参与云南巨灾保险试点以及经过广东和深圳的调研后发现:“我国保险业近些年在参与公共管理的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灾害救助手段比较单一,金融保险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亟须研究用市场经济的办法予以解决。”

  对此,他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尽快设立全国巨灾保险基金。巨灾保险属于公共或者准公共产品范畴,这种产品的供给需要公共资源的配备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二是通过税收减免等手段,调动保险公司参与巨灾保险的积极性。三是抓紧实施国内巨灾数据库的建设和巨灾风险模型的开发。四是发挥巨灾保险的服务优势,引导保险公司将保险的工作重心向减轻灾害风险转移,利用保险机制强化全民的风险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是一个洪水灾害多发的国家,约2/3的国土面积面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威胁。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杨卫忠在会上表示,洪水保险已经成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洪水保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洪水保险的政策研究和相关制度设计尚处在起步阶段,而洪水巨灾涉及多方面的研究问题,是需要全人类共同攻克的难题。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测试制度表明,通过建立包括洪水保险在内的巨灾风险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政府与市场两种优势,是应对洪水分析的全方位、多层次管理。

  

科技支撑巨灾管理至关重要


  我国正值巨灾风险管理的起航阶段,保险和再保险企业要在巨灾风险管理中发挥出市场化的风险分散作用,势必要借力前沿科技,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巨灾模型,构筑一个开放共享的巨灾大数据平台,依托先进技术和保险再保险保障,不断完善巨灾保险制度体系,从而服务国家战略。

  在此方面,人保监事会主席王和向行业提出了需着力关注的三个方面:一是在即将到来的算法时代,计算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将使目前非常复杂的气象系统、地理系统、地震预报体系等实现技术突破,彻底改变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灾害的能力。二是科技将推动巨灾保险解决覆盖面这一难题。目前中国保险业正在积极探索,通过导入区块链技术加以解决,由此大大提高营销效率、核保效率以及降低成本。三是科技对未来巨灾风险管理、巨灾保险的实施将创造许多可能性。尤其是在地震预警系统方面,目前日本和墨西哥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一整套系统,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波比地震波还要快,能够为可能受灾的地区抢到10秒甚至20秒的黄金时间。这一技术的实现也需要通过巨灾保险来相互推动。

  中国再保险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冯键表示,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可深入开展巨灾风险研究,实现巨灾平台上的综合性应用,包括灾前、灾中、灾后,预警、灾害定位、智能核保等。在搭建巨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巨灾数据库、开发巨灾模型与定价工具、开发巨灾产品以及开展巨灾科研、绘制巨灾风险地图和发布巨灾相关研究报告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多棱镜


以地震保险为突破口 推进巨灾保险制度建设

近年来,我国以地震为突破口开展了巨灾保险的实践探索。、财政部、、保险公司等有关方面合力推动地震灾害有限公司的上线运营,推出了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示范产品,建立了中国城乡居民地震巨灾保险运营平台,并于去年底正式上线运营。

  尽管我国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已经初见雏形,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加快立法工作。地震等自然灾害保险涉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政策性非常强,为保障其长远、有序发展,应当由基本法律予以确立。在相关的立法中确立地震等巨灾保险制度,明确政府、保险公司等各司职责,规范巨灾保险的操作。二是完善地震保险体系构架。从供求两方面看,大地震发生频率低,公众投保意愿不强,但同时大地震造成的高额损失,也使保险公司很难单独承担赔付责任。因此,在财政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建议政府主导政策性巨灾保险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三是深入开展技术性研究工作。由于我国地震灾害风险的地区差异性非常大,应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保证巨灾保险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能性。包括数据库建设、保险费率拟定、保险模型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有很多的技术性研究工作。四是增强全社会地震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借鉴国际经验,开发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地震保险产品,通过宣传、政策补贴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引导民众积极参加地震巨灾保险。


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 

巨灾风险防范体系 保障国民生命财产安全

再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转移风险灾害机制,在分担巨灾损失,支持灾后救助和重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巨灾保险研究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一是建立巨灾数据库。巨灾风险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巨灾损失数据库、保险理赔数据库、巨灾风险地图数据库等。中再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再保险市场主体,借助再保险业务可以进一步开拓灾害数据、科研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外部数据资源,逐步丰富完善数据来源,构建行业数据库。 

  二是建立巨灾模型。目前,我国对巨灾风险的管理主要利用国外的巨灾模型,而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巨灾风险分析模型仍属于技术空白。要借助政府支持,汇聚行业力量,共同研发适用中国本土的地震、台风、洪水、农业等巨灾风险评估模型,开发巨灾定价工具,提升巨灾风险的管理能力。 

  三是推动巨灾保险体系建设。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正逐步完善,中再集团要发挥再保险技术优势,继续积极参与国家风险制度工作,与行业共同完善中国巨灾保险体系建设。 

  四是开发巨灾保险产品。中再集团将在整合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围绕我国巨灾风险的特点和巨灾风险管理的现实需求,加大巨灾保险创新力度,不断设计更多符合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巨灾保险产品,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防范巨灾要建立好联动机制

我国处在一个特殊的区域,属于季风气候,使得我国成为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干旱、冰雹等这些灾害时有发生,由此引发了很多次生灾害和相关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险等。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出现了很多严重事件,应引起我们高度警醒和重视。

  目前,我国是全球发射气象卫星最多的国家,卫星技术已走在了世界前列,这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雷达的观测水平日常是每半小时观测一次,可以快速地掌控灾害天气发生情况。,覆盖国家基本上所有人口和地区,实现了每6分钟一次对大气的立体观测。另外,有6万多个自动观测站,每分钟提供一组数据,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非常迅捷。,已经形成从分钟级的预报、到45天逐天的要素预报,再到年季气候预测,实现了无缝隙的预报产品序列。

  保险事业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巨灾研究中心针对巨灾风险要建立更广泛的联动机制,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吸收更多的研究机构来参与巨灾的研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巨灾保险理论成果。



作者:肖扬

主编:王小平

编辑:王佳

网友的标签:舆情通报员、财经小达人

大家都在看


刚刚,"中国最强音"!

养老体系已现严重倾斜 :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银监会规范银行吸收公款存款行为

银行门外的新骗局!已有人中招!

齐了!四大行牵手互联网巨头,更多银行排队中……



欢迎关注我们!

金融时报及中国金融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

请于文首注明出处及作者

新媒体合作请您联系新媒体部

发邮件至fnweb@126.com

微博~@中国金融新闻网

官网~www.financialnews.com.cn

金融时报新媒体矩阵

金融时报




中国金融新闻网




财金时刻


按个再走啦~让我知道你是爱我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