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双方主体之间就权利与义务达成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依约履行合同义务。在平常的法律咨询过程中,经常有人向律师问到“我不是不愿意履行,而是遭遇不可抗力导致我不能履行,我是不是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等问题,似乎人们都以为不可抗力事件就是合同免责中的无冕之王、丹书铁券。我国《合同法》《民法通则》虽规定了不可抗力的免责情形,但到底什么是不可抗力事件?不可抗力事件到底对合同的履行有何种影响,并非每个合同当事人都十分清楚。现结合《合同法》等相关规定,给大家谈谈不可抗力事件对合同履行的影响: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一般应当具备以下特征:不可预见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根本就无法预见,如果能够预见或者应当能够预见,则不构成不可抗力。如气象部门已发出台风、风暴等灾害预警,但当事人仍不顾预警执意冒险而为则难以构成不可抗力。不可抗力因素必须是当事人不能控制、难以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和避免后果的客观事件。即便在合同签订后出现了不可预见性的灾害,但如果仍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后果发生的,也不构成不可抗力。我国《合同法》等规定不可抗力事件可以免责,但由于不可抗力事件的不能预见性,难以对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作出具体的规定,但根据司法实践,不可抗力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因自然现象导致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大雪、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第二、因社会行为发生的社会现象。如战争、政府禁令、政府行为、政策变化、罢工等社会现象。不可抗力事件是在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客观情形,主要对合同的履行产生下列影响: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但应当书面通知对方。在合同签订后,一方当事人一旦遭遇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及时履行的,则根据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程度,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虽然不可抗力事件可以免责,但并非只要有不可抗力就能免责,也有下列例外情形:如乙方本应在2016年8月底前完成交货但并未完成,其后即便乙方遭遇不可抗力事件也不能免责。如乙方向甲方应当承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义务,不受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而免责。虽然不可抗力事件属于免责情形,但遭遇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也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合同一方当事人一旦遭遇不可抗力事件导致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而且通知最好是第一时间采用书面形式进行通知。合同一方当事人遭遇不可抗力事件后,应当在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消除后,向对方提供遭遇不可抗力的证明材料,如当地气象部门发出的台风预警等。不可抗力事件虽属免责情形,但并非“免死金牌”,并非所有的事件都可以装入不可抗力事件的“口袋”而免责。合同依法成立后,双方当事人应本着诚实、信用等原则,积极履行合同义务,维护交易的稳定。